您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图片新闻

展现了北京普通百姓的生活1917到1919场景

更新时间:2022-07-01 04:26    来源:    点击数:
 
  社会学者甘博1917-1919年拍摄的这些老照片,展现了北京普通大众的日子场景,可以帮助我们直观认识100年前的社会面貌。
  
  民国初年,北京街头常见的驮轿。
  
  甘博拍照的那些年,正是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浊世,张勋复辟、府院之争、护法战争等等,国无宁日。谁能记得北洋政府的内阁换过多少回?这种情况下,大众的日子状况可想而知。
  
  北京玩鹰的男人。
  
  处于社会上层者如政府官员、大学教授等月收入可达数百元(胡适的比如大家都很熟悉),中产阶层如中学教师、报社编辑月入数十元至百元不等,而在人数上处于大头的普通工人则只有10元左右。
  
  男孩扛着麻袋在冰上行走,他的棉服十分破旧。
  
  北京普通工人月收入基本处于10元左右的水平,这样的收入要养活家庭显得十分拮据。其时,一个有5口人的工人家庭要保持最基本的温饱,每月的日子花销约15元。
  
  男人手推婴儿车。
  
  1920年5月1日,《新青年》推出专刊文章,记载对各地各行业工人收入的查询情况,其间北京面粉厂工人每月7、8元至11、12元,北京自来水厂工人每月8元至11元,北京财政部印刷局员工8元至15元不等。
  
  磨面。
  
  1919年,甘博在北京对325户家庭做了一项关于房租的查询,“租房的家庭每月付出0.3-40元的租金,月租金1元以下的家庭占20%,2元以下的占54%,10元以上的仅占10%”,不同地段的房屋租金会有所不同,每个家庭的平均租金为每月1.25元。
  
  在路边闲谈的妇女。
  
  1914年,北京警察局称,保持一个两口之家一年日子的费用是65元,四口之家一年的费用是93元,处于这一标准之下的则被视为贫穷。
  
  1918年,清华大学外籍教师狄登麦对北京西北部195户家庭进行查询,结果发现中间水平的家庭收入在每年90元到109元之间。